西藏经信厅厅长王方红: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增长新动能

作者: 时间:2020-06-30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治边稳藏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全区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以“六抓、六着力”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与服务,全区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

以“六抓、六着力”为重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抓组织保障,着力完善顶层设计。我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先后推动成立自治区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高新数字产业专项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协调解决信息化与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原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调整为经济和信息化厅,增设数字经济发展处,进一步强化了经信厅在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能;设立由区内外多名院士和高级别专家组成的自治区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信息化专家库,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成立西藏高驰科技信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发挥信息化项目投资、建设、运维的国有平台公司作用。积极履行自治区高新数字产业专项推进组办公室职责,研究提出高新数字产业用电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西藏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出台《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5G网络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我区5G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5G发展环境。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制定《“数字西藏”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智慧西藏”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

二是抓基础设施,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协同通信管理部门深入实施“宽带西藏”战略,持续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0.19万公里。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91.4万户,其中城市宽带用户占比82.38%,农村宽带用户占比17.62%。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83.13部/百户。宽带城区覆盖率、乡镇覆盖率均实现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光纤通达率均达98%。移动电话基站数达5万个,其中,3G基站1.15万个,4G基站2.61万个。通信信号覆盖率乡镇达100%、通商口岸达100%、行政村达98%。4G网络覆盖率城区达100%、乡镇达100%、行政村达98%。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大力实施IPv6规模部署,基础电信企业、重点政务系统、主要数据机房IPv6升级改造有序推进。

发挥西藏气候寒冷、清洁能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全球海拔最高、西藏最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宁算大数据中心规划部署机架7万个,一期(一阶段)项目建成试运营,宁算云正式上线。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布局,年内将建成2000个5G基站,基本覆盖拉萨主城区,其余6地市5G建设正在加快部署。积极推进5G试点应用,在山南市乃东区建成全区首个县级5G应用融媒体中心。在拉萨市人民医院、山南市妇幼保健医院开展“5G智慧医疗”试点。在拉萨市城关区幸福社区依托5G网络开展智慧停车、智慧康养、社区电商等“智慧社区”试点。

三是抓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治理现代化。按照“一网一云一中心”建设布局,建成全区电子政务外网接入点位4325个,实现上联国家、下通乡镇、横向覆盖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一张网”;搭建自治区统一基础云平台,明确“以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目前人社厅等15个部门80多个业务系统部署在云平台,形成数据汇聚融通应用大平台;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促进数据聚、通、用,提升大数据政府治理决策辅助能力。组织推动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网上服务事项全国排名从末尾连续上升。协调构建人口、法人、地理、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智慧医疗覆盖全区20%以上的医院,数字校园覆盖全区38%以上的学校,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工程全面实施,“金”字系列工程陆续投入运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精准扶贫、社会治理、旅游、交通、社保、安监、法治、应急维稳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四是抓产业数字化,着力增强转型新动力。高原生物产业数字化转型初步展开。在《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产业聂当、森布日“一区两园”产业发展规划》中,将智慧园区建设、皮革厂、毛纺厂等产业数字化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确保园区和产业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绿色工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玉龙铜业“智慧矿山”项目搭建数字化矿山资源管理和生产综合管控系统,实现生产调度、能耗管控和工艺设备智能控制。华泰龙矿业“数字矿山”项目建成全三维矿山综合系统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环境可视化、安全管理集成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建设“物流、装包系统改造”项目,可实现物流自动化和无人装车。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新建智能化生产系统,可实现采购材料、设备管理、生产及装车全流程智能化。西藏地球第三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极天然饮用水产品追溯体系和优选平台”项目已建成,可实现产品信息追溯。藏木水电站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实现电力生产、水情监测、经营管理、安全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第一季度全区网络零售额10.44亿元,同比增长10.03%,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16个百分点。智慧旅游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在线旅游、旅游+电商、智慧景区初见成效。

五是抓数字产业化,着力培育建设新支撑。区内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西藏金采科技公司成为全国12家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企业之一。全区近300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0亿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作为自治区信息化建设投融资平台和龙头企业的高驰公司,已深度参与西藏重点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全区信创适配中心已建成运行。华为、阿里巴巴、京东、中电科等一批国内大型知名企业赴藏合作发展,助力西藏信息化建设。藏语文信息技术加快研发。成立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藏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应用于藏汉双向机器翻译、藏语语言识别和合成技术研发。藏语音智能识别软件已在重点信息化平台和农牧区广泛应用。

六是抓信息惠民,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拉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初见成效,昌都市、山南市“智慧城市”建设正加快推进。全面深化信息惠农,全区建成3000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覆盖全区57%的行政村,惠及62%的农牧民群众,农村综合信息平台网站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力帮手。自治区电子商务(一期)工程基本形成了“一窗口四平台”、一基地三中心的建设成果,累计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对于营造全区电子商务良好氛围、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作为全区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管理部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树牢新发展理念,充分结合西藏资源和产业特色,以信息化、数字化推动“强基、兴业、惠民”为主线,着力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积极谋划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智慧西藏、数字西藏建设引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夯实数字基础能力。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统筹推进5G、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保障能力,强化数字基础支撑能力。

二是努力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立足西藏产业发展基础和生产力布局,不断强化特色数字信息产业集聚,构建拉萨山南藏中“核心”高地、日喀则林芝“两翼”辐射带、昌都那曲阿里“多点”突破,谋划建设“南亚数字大通道”的“一核两翼多点一通道”数字经济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推动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高原生物资源禀赋,加快高原农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聚焦天然饮用水、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优势矿产、建材等绿色工业,以推进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入应用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推动全区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富有高原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工业体系。围绕旅游文化、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现代服务业等特色领域,加速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培育数字信息产业。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科技和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扶持培育云计算、大数据、藏语文、卫星应用等关联度高、联动性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本地骨干企业、特色企业,有力支撑“数字西藏”建设。

五是推动治理与服务数字化转型。以惠民便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推动治理与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惠民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

© 2017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陕ICP备07501360号-1
SEC—Shaanxi Elec Info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1798号

地址:西安市锦业路125号  电话:029-88455982

Made in allwww.cn <易网>

集团公司关于群众反映作风突出问题受理方式:
举报电话:029-88455505-6825
举报邮箱:546663801@qq.com